《焕羽》扑了,值得导演和演员团队深思(8500字长文分析)

我们都知道:《焕羽》扑了。文雅点:市场受冷遇。

难以想象在长剧市场下行的今天,还会拍出这种杂糅体。

之所以电影大师的新现实主义作品能跨越时空,是因为大师是开路者。

(近)新人导演模仿大师叙事节奏拍现实主义电视剧,那是纯烧钱。

《焕羽》,是一部适合研究电影导演转电视剧导演失败的典型案例。


阅读目录:

《焕羽》市场受冷遇的原因:

(1) 题材、剧情定位不清晰,没有明确的受众群体

(2) 宣发受限,方向有误

(3) 导演叙事方式不符合长剧市场主流

(4) 全片情绪压抑,观众得不到情绪价值

(5) 青年演员塑造角色相对扁平,无法处理面部特写长镜头

(6) 编剧、剪辑、灯光、妆造等幕后团队零碎小记(不重要,可略过)

补充内容(推荐导演、演员团队阅读):

①导演如何在保留自己风格的同时,提升作品吸引力?

②《焕羽》更像是张婧仪对现实主义题材的挑战,有哪些方面值得演员继续学习和努力?

③《焕羽》原著和剧版在题材、剧情上的差异


我先简单罗列下剧版《焕羽》市场受冷遇的原因:

1. 题材、剧情定位不清晰,没有明确的受众群体。

2. 部分议题较敏感,在创作、宣传上有一定限制。

3. 因问题②,部分剧情未作深入探讨,剧情如“蜻蜓点水”“雁过无痕”。

4. ①②③问题导致的宣发受限、方向有误,难以借力打力。

5. 宣发主打炒cp,实际剧版将原著感情线大幅删去,情节和感情逻辑不连贯,观众难以代入。

6. 快节奏风格盛行下,导演平铺直叙式的叙事方式和镜头语言不符合市场潮流;注重演员表演、镜头细节描写忽略了剧情的节奏与深度,忽视了电影和电视剧创作的差异性。

7. 全片情绪压抑,配角人设以“恶”为主,女主反抗缺少爽感。

8. 编剧团队未从观众视角出发严审剧情,部分原创剧情缺乏舆论敏感性,如:原著①女主没有和霸凌她的同学成为朋友;②女主没有收受男主的运动鞋;③没有弟弟在顾客面前收拾桌子的低情商行为。

9. 青年演员无法处理面部特写长镜头,人物性格塑造相对扁平(剧版对原著乔青羽成长线有所删减,导致演员和观众存在理解差异)。

10. 苦难题材近年受市场冷遇,青春疼痛题材的“相对过时”。虽女性现实主义符合当下社会思潮,但如果无法深度剖析社会现象产生的根源,而是拘泥在青春疼痛里,在长剧下行的今天,题材杂糅很难打开市场。


具体展开说:

(1) 题材、剧情定位不清晰,没有明确的受众群体

·原著:蔷屿写作的《焕羽》小说近30万字,是明确的青春题材小说。乔白羽死亡线占全文大概三分之一左右,只是乔青羽成长线的故事节点之一,原文还包括乔青羽的感情线和被剧版删去的高考线/写作线(备注:写作线被改成普通舞蹈线)。

·电视剧:虽宣发方向为青春现偶,但电视剧偏现实主义,主线走的是乔白羽死亡和家庭矛盾,感情线、高考线沦为主线配菜,缺乏层次递进感。

由于改编剧情重点的偏离,导致电视剧和原著之间出现了题材和剧情上的异化:青春小说《焕羽》变成了偏现实主义的电视剧《焕羽》。

但为了讨好两边观众,剧版东一榔头西一锤子地保留了部分感情线,甚至添加了与主线无关的配角感情线,导致了剧版《焕羽》无论是题材还是剧情都更加地杂糅。

“四不像”,是《焕羽》短评区提及最多的词汇,也是观众对该剧最直观的观后感。爱看青春偶像的打开《焕羽》,发现前20集几近为家庭纠葛和女性现实主义;爱看现实主义、悬疑的打开《焕羽》,却发现明明是沉重的现实向剧情,但是主角、配角们还要见缝插针地谈恋爱。两波观众互相排斥,还要被喂双方剧情的“泔水桶”,哪波观众能坚持到大结局?

(2) 宣发受限,方向有误

(3) 导演叙事方式不符合长剧市场主流

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。电影创作中,许多大导尊崇着新现实主义影片的叙事模式:

它是生活中的各个具体时刻无主次轻重之分的串联”,意为不刻意营造戏剧冲突,不人为塑造生活,而是截取最真实的生活片段表现在电影之中……

巴赞关于新现实主义电影创作的理论

就和导演的电影《我心雀跃》一样,《焕羽》尊崇了这类现实主义叙事模式:它没有人为地去制造冲突和狗血,而是以平铺直叙、细腻的画面展现了生活的不幸和压抑。我想,紫薇导演是想通过平铺直叙地记录,将剧情高潮设计在情绪最高点,希冀给予观众内心最致命的一击。

但导演也应意识到,电影和电视剧创作模式存在一定区别:电影观众可以等待100多分钟最后直戳人心的那一刻;而一部电视剧长达数十集,大部分观众的耐心在前两集就给你定生死了。

导演的青春电影《我心雀跃》也用了平铺直叙的叙事方式

尤其在快节奏盛行的今天,如何在保留自己风格的同时,还要抓住观众的眼球,是每个导演和创作者需要关注的议题。电视剧不是小众电影创作,它是大众艺术,如果没有办法证明自己的能力、审美和创作水平,为什么要砸钱给你去搞小众艺术创作呢? (对导演创作的个人建议放在补充内容①里,欢迎阅读~)

(4) 全片情绪压抑,观众得不到情绪价值

在电视剧《焕羽》中,除了压抑和沉重,观众很难看到其他感情色彩:除了姐姐死亡给乔家带来的阴霾,母亲的抑郁高压,父亲的窝囊颓丧,南乔村的重男轻女,伯父伯母的自私自利,男主“天崩式”开局的霸凌冷漠,全体同学的霸凌孤立,王沐沐家的家暴、酗酒,囊空如洗还要承担王父的巨额医疗费,街坊邻居的闲言碎语……在《焕羽》中,观众很难获得积极、正向的情绪价值。

而导演的平铺直叙,更是让压抑贯穿全剧。哪怕是导演特意炫技的11集, “双线并行,以乐衬哀” ,但观众还是感受不到主人公复仇的快感。

犯罪,是沉重和令人愤怒的,为了不停调动观众情绪的转换,《无尽》的编剧团队还会适时加入诙谐幽默的剧情,营造轻松搞笑的氛围。

与此对比下,《焕羽》对观众情绪的调动能力实在赶客:21集,观众还在为男女主约会感到愉悦轻松时,还没吃上正席,剧情又立马走入现实主义的压抑,这种剪辑对观众情绪的破坏是非常致命的。

(5) 青年演员塑造角色相对扁平,无法处理长时间面部特写镜头

如果一部剧,导演叙事寡淡,剧情剪辑因删减变得不连贯,滤镜灰白惨淡,服化道也勾不起讨论欲,那还能怎么拯救这部剧?只能是演员超出及格分的发挥和演绎。(虽然我也不认为观众有兴趣会花23集的时间去看演员的个人表演秀)

看完全剧,我对张婧仪饰演的乔青羽的解读是:她是压抑的,青羽内心的沉重远远大于情绪的外放,所以我们很难在乔青羽的脸庞上看到太多的情绪(抑郁躯体化)。

虽然说着凶狠的话,但是张婧仪的表演缺少了侵略性、恨意(剧内台词被修改)

发现问题没?在上述(4)问题里我已提到过,全片剧情和外在形式都是压抑的,如果演员也选择这么单一、直白,或者说是上帝视角的表演方式,在导演习惯性用面部特写长镜头去捕捉演员微表情时,演员只对最核心的性格做出演绎,会显得表演寡淡甚至无聊。

所以同样的镜头捕捉,经验丰富的刘丹可以细腻处理微表情的演变,《焕羽》中有两场非常经典的切苹果镜头:

① 第一场是乔劲睿来寰州乔家做客时,李芳好用快刀面无表情地在切一颗烂心苹果(快速的肢体语言+接待客人的冷漠)。

② 第二场是在乔青羽在南乔村被逼跪祠堂,李芳好赶来护犊子又重回寰州家后,重度抑郁的李芳好此时的压抑已经到了极点:明明在切一颗完好的苹果,李芳好却泪流满面。

刘丹老师是这样处理特写镜头细节的:本来正常速度切水果的她,眼角湿意,泪水止不住地流淌,随后切苹果的双手变得颤抖而缓慢,苹果切完,李芳好眼泪婆娑地向自己嘴里塞了一块苹果,嘴角肌肉是微微触动的痛苦(肢体语言速度的变化+面部肌肉的控制,这种细节都是需要演员去观察生活、积累经验去设计的)。

且不说台词水平的差异,上述两场无台词镜头,已经体现了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演员,是如何有层次地在同一组画面镜头中进行情绪的递进。

说这么多,我已把《焕羽》看作是现实主义题材,所以对青年演员的要求并不止于偶像剧的表演水平。年轻演员在现实题材的演绎中,因为生活经验的缺乏,对普通人缺少观察和代入,表演会缺少落地性、生活化的表达技巧。 (《焕羽》中暴露的演技缺陷是原生态、系统性的,演员团队可以参考下下文补充内容②的表演建议)

同时,我也需要向观众指出剧版乔青羽人设的删改。原著中,乔青羽最突出的品质是大胆和勇气,她是叛逆、尖锐、勇敢的,甚至有点腹黑与刻薄。这几种品质,恰起需要多角度剧情的支撑。

在剧版《焕羽》中,部分剧情、台词进行了修改和删减,导致乔青羽的性格支撑也相对有所减弱:

【剧情修改/删减】

1.原著乔青羽的大胆,从古樟树上纵身跃入大运河就开始引述。→剧内改成为了姐姐的笔记本纵身跃入“危险系数”相对较低的游泳池中。

2. 剧内乔青羽高考/写作线已删去:乔青羽放弃了相对稳当的人大/复旦自主招生,冒风险去参加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,希冀能冲击北大自主招生。( 由于剧版和原著对比差异较长,更多详细内容在补充内容③里)

3.剧内通过扎顾客轮胎来表现乔青羽的大胆和叛逆,该段原创剧情十分厕品。

【台词修改】

21集与黑哥起争执,乔青羽的台词原是“我要杀了他”,因上星要求改成“乔贝羽是他害死的”。不一样的主谓宾,完全不一样的力度和味道。

(6) 编剧、剪辑、灯光、妆造等幕后团队零碎小记

作为观众,虽然想直言《焕羽》的编剧、剪辑、灯光、妆造团队较为一般,但是剧里所呈现的问题其实是行业共有的矛盾。项目前期为了上星,编剧和剪辑团队应该也付出了非常多的努力。针对现实主义题材,妆造也尽量还原了07、08年的穿搭风格。故此处不再对上述团队问题进行赘述。

后面补充内容为观众视角对导演、演员的建议,及剧版《焕羽》和原著的对比差异,希望能对导演、演员今后的创作旅程提供一些改进思路。

灰白滤镜增加了演员表演的寡淡感,而泉州的风土人情是浓郁的

补充内容①:导演如何在保留自己风格的同时,提升作品吸引力?

其实,《焕羽》原著并不是我钟爱的那类小说风格。但它最吸引我的点,是作者蔷屿的地域性写作。这种地域性描写,让我将乔青羽和现实里的一位朋友重合在了一起,她和原著里的乔青羽出生在同个地方,也在父母高压下长大,选择了父母想要的大学——这种地域性描写让作为读者的我非常有代入感。

所以我的想法是:导演如果想保留自己的创作风格,可以尝试下电视剧“地域性创作”。

地域性创作的意思是:“地域性强调此一地理空间所体现的历史、人文和文化的独特性,与其他地理空间所体现的独特性之间的差异。因而,地域性必定要以关注人类历史、人文和文化传统之独特性与差异性为中心。”

原著中穿越闽江的闽江四桥,实则为跨越钱塘江的复兴大桥

比如剧版《焕羽》将原著故事的发生地从杭州改成了泉州。泉州拍摄地的选择,某种意义上也是神来之笔。剧版画面中不时出现的三角梅,乔白羽在蟳埔拍摄的簪花写真,闽粤地区的宗族主义,让小说剧情和主旨的落地有了扎根的沃壤。

但是刘紫薇导演对泉州的人文、风景并没有多加描写,长镜头多为“海浪翻卷”下的礁石与灯塔,礁石与灯塔在各沿海地区实际十分常见,所以剧版《焕羽》的地域性描写并不足以和其他剧形成差异性。

剧情中出现的石狮灯塔

蟳埔女、惠安女,她们的名字其实就是“乔白羽”。泉州这座城市有非常多值得拍摄的传统文化和人文风情,紫薇导演在作品中没有呈现,我觉得非常可惜。

泉州风土人情实际色彩浓郁

为什么建议紫薇导演在作品中加入地域性创作的原因是,在你的作品剧情不足以支撑拍摄集数或时长的时候,结合剧情深度挖掘拍摄地的人文风情和文化,或许能抓住部分观众的眼球。(毕竟比起看剧,现在的人可能更能接受城市旅游种草……)

古时诗人都善于寄情于景,一个故事的发生,脱离不开它所处的地域、文化和社会。

正片里簪花也寡淡无比,且泉州本地忌讳白花戴头

近年在研究一些导演作品的时候,我也同样发现了这类剧本不足、城市风情来凑的“偷懒”创作模式。在前期精心选景、后期注重打光的叠合作用之下,拍摄效果的确可以掩盖剧情上的不足。

所以我希望紫薇导演在未来作品的创作中,既能保持自己的初心,也继续提高对镜头画面的审美,并用女性视角不断挖掘现实背后更多深层次的故事。


补充内容②:《焕羽》更像是张婧仪对现实主义题材的挑战,有哪些方面值得演员继续学习和努力?

1. 演员线路、角色类型的选择

张婧仪的幕后团队需要再确认下:小张接下来是走流量路线,还是重表演的青衣路线?两手抓、平均主义,容易陷入和《焕羽》同样的境地。如果还处于拓展观众认知度的阶段,请谨慎选择现实主义题材。

长剧市场下行期,观众对现实、苦难题材剧本完成度要求非常高,如果对剧本无把握,请谨慎选择。剧本不足,太吃演员表演和观众信任度。且现实题材对演员表演技巧的要求>演员的共情体验能力,而张婧仪在表演上共情体验能力远高于表演技巧。小张入行较晚,在生活化表演上,无论是经验还是技巧相较于老戏骨还较为稚嫩,如果没有完全的准备和信心,出演现实题材会降低观众对演员演技的信任度。

人生进入26岁,小张已拥有多个“青春疼痛”代表性角色。所以我们也希望更多性格类型的角色加入小张的人生旅程。

2. “舒适区”内更需要表演的层次性和差异性

虽然“青春疼痛”是小张的特质,但乔青羽的表演难度,远高于小张过往的同类型角色。从观众角度来看,如果同类型角色没有新颖、区别化、更为复杂的表达,某种意义上来说便是退步。对于观众来说,我们希望看到演员:一是演绎更多性格角色的可能性,二是舒适区内不断打破、重塑自我,赋予同类角色不同的灵魂、细节,并且克制自己无意识的小动作、微表情。

在李芳好歇斯底里寻找女儿的对比下,张婧仪的乔青羽表达情绪只有忽闪的睫毛,如何在长镜头拍摄下表达更多的角色内涵和情绪,是张婧仪后续表演中应该精进的方向

比如说在拍摄乔青羽受霸凌时,我看到小张表达的更多是倒霉、压抑、委屈,但是其实对于刺头乔青羽来说,这一段剧情完全可以体现青羽不同的个性,比如:吃惊——愤怒——侵略性(对视的眼神)来体现乔青羽的锐利。在时尚活动中,我们看到小张非常多 “侵略性”的表达,然而在剧作中,小张将自己的眼神戏优势并没有发挥出来。或许张婧仪是一个排斥“做作”技巧性表达的人,但是在长镜头面部特写中,观众需要一种微表情的转折差异感,或者是更为细腻的微表情处理,去思考人物的性格和动机。

正片中的霸凌戏其实非常适合表演,但是完结后回看找不到该戏份出处了

比如《无尽的尽头》中,任素汐有一幕非常简单粗暴但讨巧的表演:从 “愤怒、不解”到“讥讽、嘲笑”,任素汐仅仅在中间用了扭头背对观众,给观众留下假想空间再重新回到镜头的技巧方式。非常随意、偷懒,却又让这种情绪转折表达十分轻盈。

《焕羽》不应该是张婧仪对粉丝的礼物,更是一部给自己的礼物。这是一部值得演员和团队反复观摩的作品,在极短时间进组、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,乔青羽的演绎可以说是原生态、系统性暴露缺点的。作为低精力、体验共情派表演者,无缝进组带来的是演员对生活嗅觉的退化,而生活体验对于演员创作来说太重要了。

《独一无二》中张婧仪的表演

(其实《独一无二》中张婧仪已有同质角色区别表达的进步,比如情绪、肢体语言出现了节奏和留白感,但是电影时长较短,这种进步在后续电视剧作品中还有待观察)

3. 台词进步磨合期带来的表演问题

音色、声带上的限制,给张婧仪的台词能力带来了极大的挑战。

同期声方面,情绪平稳时小张的台词表达还算清晰和稳定,但是到了爆发戏,为了克制自己不破音和清晰发声,张婧仪似乎选择了情绪控制,这也就是为什么观众在《焕羽》中体感张婧仪情绪戏能力下降的原因。而情绪戏,是让观众与演员、角色共情的纽带,如果因为对台词矫枉过正,忽略情绪戏和爆发戏的演绎,对演员表演来说得不偿失。

在后期配音方面,小张的棒读感、重音、吞音问题还有待改善。错误的重音、发音口型/方式、断词断句,也提高了配音演员的配音难度,甚至导致配音不贴脸。

错误发音、口型过大,会让观众聚焦在嘴型上,对于演员来说,更应该注重眼神戏的训练,弱化用嘴表达情绪

如果短时间内线下无法系统性的学习台词和改变自己的发声习惯,线上配音教学、腹式呼吸、丹田发声、去喉音练习等,都可以加入每日routine让自己的台词更加生活化。

现实题材非常吃演员的台词功底,如果后续要涉足现实、悬疑题材,台词能力的提升亟不可待。


补充内容③:《焕羽》原著和剧版在题材、剧情上的差异

1. 题材差异及矛盾

青春和现实,在我眼里是融合难度较大的两种题材:

·青春题材是轻盈的,此类题材大多聚焦于友情、爱情和亲情,它的固有受众追求愉悦、轻松和朝气蓬勃;

·现实题材是沉重、深刻的,关注现实议题和悬疑题材的观众也是市面上最挑剔的群体,如果剧情对社会现象没有深入揭露和思考,“雁过无痕”式的拍摄只会留下“蹭热度”的观剧体验,引发观众反感。

同时未成年人复仇权力的限制,也为青春和现实题材的融合埋下了失败隐患。

2.剧情差异

① 电视剧对原著“焕羽”点题的弱化

《焕羽》的英文名是“Reborn”,意思是焕然新生。主角乔青羽如何做到焕然新生?主要有以下3个事件:

1) 调查姐姐乔白羽的死因,向大家族反抗,为姐姐复仇;

2) 在抑郁症母亲的高压之下反叛、理解、调和,实现个人成长;

3) 逃离。女主在青春阶段一直在不断的“逃离”中。而她自我逃离最成功的的一次是:高考前为了冲击北大自主招生,放弃准备相对稳妥的复旦/人大自主招生,瞒着母亲只身前去上海参加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,热爱写作的她拿下了全国作文大赛一等奖(全国作文大赛在北大中文系自主招生中可以加分,虽然作者隐晦表达了冲击北大的失败,但对于乔青羽来说,这次精神上的逃离是成功的)。

原著的1)→2)⇆3)线,本是有节奏地递进的。电视剧以女性主义叙事主走1)线;2)线中,由于刘丹老师的表演太过亮眼,观众注意力又聚集在了歇斯底里的母亲李芳好上;在砍去3)线的情况下,女主的成长线显得略微头重脚轻,剧版后期,乔青羽更多是对家庭的妥协和对明盛的不舍,如此一来,便弱化了对“焕羽”的点题。

② 女主个人成长线的删减与修改

原著中,乔青羽是个刺头。她最大的性格底色大胆、叛逆、尖锐和勇敢,甚至带有腹黑与刻薄。

在大胆、叛逆、尖锐等性格的塑造上,原著用了非常多的笔墨:

1)乔青羽反抗学妹霸凌,对学妹死缠烂打,把学妹暗恋明盛的事实在班主任面前捅了出来。少女心事被透,学妹又羞又臊,半社死。【剧版改成和王沐沐将霸凌同学反关在厕所里。】

2)乔青羽要爬下古樟树,而明盛挡在了去路的唯一落脚点,比起恳求明盛,乔青羽的选择是从古樟上直接跳入古运河中。【剧版改成青羽为了拿回姐姐的笔记本,纵身跃入泳池中】。

3)哪怕北大希望渺茫,父母强力要求她读金融系的高压下,乔青羽还是选择了为自己的人生和理想放手一搏——参加全国作文大赛,去冲击北大。【剧版直接改成向父母妥协,报读“江州大学金融系”。】

所以乔青羽的勇气,不仅仅是撕下大家族虚伪脸面的尖锐,更是从古樟树上跳入运河的大胆;是李芳好高压下,为了自己内心的火焰,向中国最高等学府叩门的锐气。在剧版改编中,这种锐气被减淡了三分,多了懂事、妥协和温和。

③ 男女主感情线删减

相对于原著,剪辑上、剧情上的删减,让青羽和明盛之间的感情发展呈现点段式衔接和逻辑生硬。

原著中,明盛和青羽之间其实是一段傲慢与偏见式的感情关系:从“天崩式”开局霸凌,到不由自主被乔青羽吸引。表面上明盛处于上位掌握主动权,但是随着故事发展,明盛愈发卑微直至感情下位。

而感情从“0→1”的过程中,最重要的是只属于男女主的共同记忆,剧版《焕羽》除了保留古樟树,其他删减内容包括:

1) 两人曾在校医室单独共处。在这里,乔青羽第一次抓住了明盛的把柄。

2) 在明盛家留宿后,青羽故意留下珍珠发卡。这只发卡是青羽爸爸送给妈妈的结婚礼物。

3) 《一场游戏一场梦》,这是明盛唱给青羽的失恋之歌。

而感情线的大幅删减,让宣发的炒cp策略变得略显尴尬。因为青春偶像进来的观众,看了20多集却很难挖到糖,没有饭吃只能痛苦地哇哇叫。

④ 配角人设和剧情差异

1) 配角人设差异

为何剧版《焕羽》让观众体感压抑,有一个原因是——几乎所有的路人配角都是霸凌者。

然而原著中中性配角占半,比如青羽的同桌蒋念,几乎一直在言语和行动上支持乔青羽;明盛的表哥明岱对于青羽揭露乔劲睿的做法虽感到担忧,但作为陌生人,仍给予了青羽行动上的支持,并赞赏她的勇气。

2) 明盛父母关系的差异

剧版《焕羽》中,明盛父母离婚,父子不和;原著对明盛父母的笔墨,着重在社会地位、经济关系上。剧版明盛父母的关系设定,其实也暴露出三个对照组家庭矛盾的同质化——父母感情的缺失,从而导致主角团三人的家庭不幸:①乔陆生、李芳好实际早因重男轻女,暗流涌动中夹杂着“闹离婚”的情绪;②温求新、明郁离婚多年,父母身份缺失;③王沐沐因父亲投资失败,每日家暴和酗酒,父母感情不和。同质化的设定,也让观众感到疲乏。

3) 无主线联系的剧情增加

为人所诟病的明盛父母感情戏,对剧情推动毫无作用,原著也没有。

《万里归途》曝新剧照,外国朋友瓦迪尔帮助中国撤侨

看TV讯 由饶晓志执导,郭帆、王红卫监制,张译、王俊凯、殷桃领衔主演的电影《万里归途》正在热映中,目前累计票房11.8亿,连续11天获得票房日冠。 今日,电影发布一组由奥梅尔·尤祖亚克饰演的瓦迪尔的全

98.33K
5天前

塔伦·埃格顿有望在《死侍3》中演金刚狼 天后“霉霉”也要来客串一把?

看TV讯虽然演员工会罢工导致《死侍3》停拍,但一些片场外工作仍在继续,近日外媒报道塔伦·埃格顿有望在片中客串平行宇宙的金刚狼,“霉霉”泰勒·斯威夫特扮演能将声音震动转换为光和能量束的变种人“眩目”,达

56.00K
5天前

《无名之辈:否极泰来》片尾曲《光》MV 章宇任素汐潘斌龙“铁三角”的前世今生

那首曾让无数人泪目的《光》再度响起!今日(7月6日),电影《无名之辈:否极泰来》发布片尾曲《光》MV,该歌曲由陈粒作词作曲并演唱。MV的画面将两部《无名之辈》串联,这不仅是一次旋律的重温,更

95.52K
6天前

和鱿鱼游戏第二季一样平庸的续作

更加坚定了我对于第一季的观点,这剧就是披了一个哥特萝莉风皮的《好女孩的谋杀调查指南 》 even worse) 泰勒终于治好恋爱脑了,这是个好事啊 星期三的红发小迷妹Agnes 真的好可爱好可爱😍 只要你一声令下,我马上拥护你成为新的小狼女🥹🥹🥹 说真的,这真是唯一最能...

98.27K
1周前

诺兰《信条》曝北美重映预告 2月23日起在北美上映一周

看TV讯 为了推广3月1日上映的《沙丘2》,华纳关不2月23日诺兰前作《信条》在北美IMAX银幕重映一周,近日该片曝光重映预告。 世界存亡危在旦夕,“信条”一词是惟一的线索与武器。主人公穿梭于全球各地

20.75K
5天前

群星亮相24年纽约大都会时装庆典

詹妮弗·洛佩兹 看TV讯当地时间2024年5月6日,2024 Met Gala纽约大都会时装庆典在纽约举行,詹妮弗·洛佩兹、莉莉·詹姆斯、史蒂文·元、丽贝卡弗格森、锤哥夫妇、赞达亚等明星出席。 詹妮弗

88.57K
6天前

新时代戏曲电影的如何跨媒介创作与传播?大学生电影节戏曲特别单元举办文化沙龙

看TV讯 8月24日,由北京师范大学、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、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,北京国际电影节·第29届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、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承办的北京国际电影节·大学生电影节纪录·动

51.65K
5天前

专访《目中无人》主演谢苗,“网大一哥”的称呼欣然接受

看TV讯 武侠电影似乎已经在大银幕销声匿迹了很久,但不久前一部网络电影却“杀”出重围,让观众重新关注起这个似乎有些式微的电影类型。 此前,杨秉佳导演,谢苗等主演的网络电影《目中无人》上线,观众反响不俗

24.78K
5天前

获雨果奖作品《群星,我的归宿》官宣动画改编 首支概念预告片震撼释出

今日,科幻动画剧集《群星,我的归宿》首发预告片。该剧集改编自科幻文学史上的里程碑之作、雨果奖奠基人阿尔弗雷德·贝斯特的代表作《群星,我的归宿》。作品由曾操刀真人电视剧版《三体》动画导演视觉导

82.68K
6天前

浅析《幸存的生命》空间建构

《幸存的生命》是一部超现实主义电影,用极为夸张的表现手法进行叙事,彰显导演杨·史云梅耶独特的个人风格。相信观看这类超现实主义电影时,绝大多数影迷都会大喊一句:“我看不懂,但我大受震撼!”所以在讨论电影《幸存的生命》空间建构之前,有必要先了解“间离效果”这一...

64.58K
1天前